健康成就更多可能专家答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专家答疑

世界防治肥胖日 了解这些误区 科学减肥

发布时间:2024-05-11作者:洛阳慈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2076 次

世界防治肥胖日 了解这些误区 科学减肥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旨在号召大家重视肥胖问题,了解科学减重的相关知识,降低肥胖及其并发症相关风险。引起肥胖或超重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说胖都是吃出来的,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也有人说工作忙,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还总熬夜。即使不超重、身材属于正常范围,大部分人也经常会把“减肥”挂在嘴上,那你会科学减肥吗?


  重要提示体重正常肌肉少脂肪多也是肥胖


  “有一种少肌型肥胖患者,这种隐性肥胖体重并不高,肌肉少,体脂超标,也是肥胖。”专家特别提醒。


  这种人群看起来不胖,体重正常,但肌肉少,脂肪多,以前老年人较多,现在也有年轻化的趋势。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不仅会导致躯体功能减退,还会增加跌倒与骨折的发生风险。


  据专家介绍,女性更容易出现少肌型肥胖,有些人排斥肌肉,比如缺少抗阻力训练,缺少阳光照射,摄入维生素D很低,还有很多女性因为怕发胖基本上不吃或者有意地减少吃红肉,于是出现缺铁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预防少肌型肥胖?

专家建议,每天吃一个水煮鸡蛋,适当吃肉,最好午餐跟晚餐各有50~100克的瘦肉。红肉不可完全不摄入,会造成缺铁。每日可再吃50-100克豆腐,从蛋白质角度来说数量上够了。


  补充维生素D。中午到户外晒太阳,10分钟即可,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D的营养补充剂,同样能达到补充的效果。


  补钙。喝牛奶,全脂、脱脂都可,250ml/袋,一天喝两袋,早晚各一袋。也可酸奶代替,两杯酸奶等于一袋牛奶。


  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吃两到三大盘的新鲜蔬菜,一个200~300克的水果,补充人体所需的抗氧化营养素。


  多运动。需要贯彻全生命周期的是营养加运动,只有在运动状态下,肌肉的所有功能才能得到最大地演绎和发挥,而且肌肉跟能量代谢有密切的关联。


  4大常见减肥误区包括啥


  1.不吃主食:


  米饭、面条等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不吃主食导致能量摄入减少,身体只能依靠脂肪、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供能,容易引发免疫力下降、贫血等症状,严重时会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


  点评:科学减肥并非主食摄入越少越好,而是避免过量摄入精制主食。


  建议:饮食尽量做到粗细搭配,如精米白面一定搭配糙米、燕麦、杂豆、红薯、芋头等,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对减肥也有益处。


  2.长期水果代餐:


  水果对减肥有一定的帮助,但热量有很大差别。如苹果、葡萄等水果的能量相对较低,适合减肥;榴莲、芒果、荔枝等水果能量较高,过多食用会导致体重增加。


  点评:水果无法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长期以水果代替正餐,会导致蛋白质、脂肪等必需营养素摄入不足。


  建议:科学减肥并非水果吃得越多越好。每天食用200-350g新鲜水果为宜,不能用果汁代替鲜果。


  3.每日喝茶减肥:


  适量饮茶对健康是有好处的。喝茶并没有直接的减肥效果,只是有助于减肥。


  点评:茶水能量极低,可替代饮品。茶叶中的咖啡碱可促进消化吸收及尿液排出;茶多酚可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抑制脂肪酶活性;儿茶素可增强人体脂肪的氧化和能量消耗,从而达到抑制肥胖的作用,绿茶中的儿茶素含量最多。


  建议:适当喝茶(现泡茶),可在饭后一小时后喝。


  4.只要运动就能减肥:


  运动虽然能消耗人体能量,但仅靠运动减肥效果可能并不很明显。


  点评:即使每天打数小时网球,但只要多喝一到两瓶碳酸饮料或吃几块蛋糕,辛辛苦苦得来的减肥成果便会化为乌有。


  建议:在坚持规律运动的同时,务必进行饮食结构调整和能量控制,才能有效减肥。


  科学指导到底咋样做才是科学减肥?


  科学减肥需要这样做:


  早饭吃好,调整进食顺序,推荐按照喝汤→蔬菜→蛋、大豆、鱼肉类食物→主食的顺序吃饭。细嚼慢咽、尽量在家就餐,吃动平衡,科学减重。


  运动是减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坚持“五三一”法则: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每分钟心跳至少要达到110次。推荐进行有氧(步行、远足、慢跑、骑车、游泳、登山、球类运动、跳舞等)及抗阻运动(包括哑铃、杠铃等器械训练)。


  超重肥胖者制定的减重目标不宜过高,减重速度控制在每周降低体重0.5-1公斤,让体重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减重速度过快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体重极易迅速反弹甚至超过减重前的重量。


  如何自测要不要减肥?测下这几个指标


  “减肥也不能盲目,首先需要清楚自己需要减肥吗?”


  是否肥胖不能只看体重秤上的数字,应结合以下3种方式进行判断:


  算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是目前判断体重正常与否的最常用指标和公认标准,计算公式为:


  BMI=体重(kg)/身高2(m2)


  一般成年人正常范围为18.5-23.9kg/m2,体重指数大于24是超重,大于28是肥胖。


  测测腰围:我国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医学检测:除了以上两种自测方法外,临床营养科专业医师还会通过相关检测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如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等。


  明确肥胖后,医生再根据个体化的原则,制定医学营养减重具体方案,如限能量、高蛋白、轻断食、限时进食等。也会根据患者是否需要防治其他慢性病,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或健脑饮食法等膳食模式帮助长期管理好体重。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疑问,请与联系删除,仅用于信息交流。

分享到:0 用手机看
#

拍下二维码,信息随身看

试试用微信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