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人如何合理饮食
发布时间:2021-12-24作者:洛阳慈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3519 次
统计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了11.6%,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20%以上。
“糖尿病”与“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类疾病俨然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鉴于老年人自身的一些生理特点,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手段和日常自我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又有着区别于其他年龄人群的地方。
作为糖尿病“五驾马车”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及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饮食”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对于老年糖尿病人,在“饮食”这个环节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老年人的饮食“困境”
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均有所下降,其中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咀嚼能力降低等现实问题,使得老年人在饮食上受到不少约束。
1,咀嚼能力下降
研究显示,人在70岁时的咀嚼能力只有30岁时的一半;而且又因为普遍面临着牙齿松动、牙齿缺损和牙龈萎缩等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咀嚼食物。这些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食物摄入;也正是因为此类问题,导致老年朋友无法摄入一些偏“硬”的食物,如水果、坚果、肉类等等:这使得老年朋友们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主要依靠米面等碳水类食物的单一性饮食反而会增加老年糖友们的控糖难度:要知道,种类复杂的“混合”食物比单纯的米饭馒头粥类食物,对血糖波动性的影响要小得多。
2,吸收效率降低
老年人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更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早饱、进食量减少等问题。因此,原本同样的食物,老年糖友已经不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充分摄取里面的养分;而部分老年糖友为了“控糖”刻意节食、减少食物摄入的方式,更是不可取。
3,味蕾退化
随着年纪的增大,老年人味觉会出现退化,也就是有味觉迟钝的情况。
其中,对咸味的感知迟钝。
发表在著名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老年人对咸的敏感度比年轻时降低了11倍,对甜和苦的敏感度降低了7倍,对酸的敏感度降低程度较小,但也有4倍之多。
味觉功能逐渐退化,烧菜时放入和以前同样多的调料后有时会觉得“饭菜不香”;等觉得合适时,往往已无意中多加了糖、盐等调味品。
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老年糖友们摄入超过建议量多得多的食盐和糖,非常不利于控制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类并发症。
老年糖友饮食注意这些方面
既面临着上述种种困境,又要通过饮食来很好的进行日常血糖管理;那么除了糖尿病人都要遵守的饮食控制规则以外,老年糖友还要额外注意哪些呢?
1,摄入充足种类的食物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老年糖友每天尽量保证12种及其以上种类的食物(每周25种食物)。老年朋友们退休在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食材的选购和烹调,因此在这方面其实比年轻人更有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老年糖友们要明白摄取更多种类食物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对于三大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来说,食物种类基本上比较固定;而更多种类的食物其实是为了更全面的摄入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尤其是比较容易缺乏的例如矿物质中的钙、镁和维生素中的B族等。
因此,在满足“更多种类”的同时,建议在食材选购上也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补充某些营养素。
2,少量多餐
上面提到了老年朋友的进食、消化能力普遍存在的衰退,而少量多餐的方式既可以减轻对消化系统的负担、又能够避免对餐后血糖造成大幅度的影响,不失为一举两得的一个饮食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少量多餐”是在总能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来每餐的食物分出一小部分来作为加餐食用;而不是额外摄入更多的食物。而且加餐食物的种类正好可以是用来补充某种营养素,例如坚果、水果、牛奶、凉拌菜、豆类……等等;不建议加餐还是单调的馒头、饼干、粥一类的碳水化合物。
3,进食细软
将食物加工细软,更利于咀嚼也更利于消化吸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1) 粥不要煮的太烂。粥熬得越烂,糊化程度越高,淀粉颗粒越小,就越利于消化吸收,血糖升得越快;
(2) 水果不要打成果汁。在压榨果汁的过程中,水果的可溶性成分进入果汁,不溶性物质则随渣过滤掉了,所以果汁中基本不含纤维素。而且水果中某些易氧化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已经被破坏很多。在完整的水果细胞当中,营养素受到了良好的保护,而榨汁后维生素C等营养素接触到了氧气和氧化酶,很容易受到损失。关键的是:水果榨成汁后,主要营养成分是糖。尤其是过滤后的果汁,避开了水果的大部分优点,化作「糖水」与可乐肩并肩,升糖速度更快……
4,用量器控制每天油盐的摄入
前面提到老年朋友味觉退化容易导致每天油盐摄入超标的问题,因此“控油壶”“限盐勺”等等小厨具就显得极为必要。老年糖友也不要再完全凭“感觉”或干脆还是“由着性子来”而对油盐的摄入继续不管不顾了……
5,必要时补充膳食营养素
对于高龄、咀嚼能力严重下降的糖友来说,如果确实因为进食困难而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营养强化食品或膳食补充剂来保证自身的营养供给。
这里需要着重提醒的是:一定是经过医院体检后,对缺乏的营养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千万不可私自盲目进补。
6,主动喝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减弱,并且还有可能伴随认知能力的轻中度损伤,因而降低了机体对缺水的感知能力。不仅是对缺水的感知能力减弱,相比年轻人,老年人也更容易处于脱水状态。一方面,老年人的口渴感觉减弱,主动喝水行为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免疫能力降低,易发烧、感冒,增加机体的失水量。再者,老年人消化系统能力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发生呕吐、腹泻的危险,更容易失去水分。等到“感觉口渴”其实已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 因此老年糖友应当主动足量饮水。
特别是一些像晚上睡觉前、清晨起床后、洗澡前后这几个时间点,有意的的补充一些水分,还可以降低因血液粘稠度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要注意喝水不要太大口,要慢慢喝,因为喝水过快过多会导致血容量的增加,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老年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些饮食“困境”和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希望能给老年糖友们一些参考,帮助各位糖友更的的应对自己的病症、提高生存质量。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疑问,请与联系删除,仅用于信息交流。
- 下一篇:谨防急性心梗 这些知识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