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就更多可能医学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医学新闻

世卫组织:全球14亿人缺乏锻炼!

发布时间:2018-09-28作者:洛阳慈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2886 次

世卫组织:全球14亿人缺乏锻炼!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在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估计,2016年全球超过1/4的成年人(约14亿人)缺乏锻炼,尤其是高收入国家的成年人“最不活跃”。而缺乏体育锻炼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痴呆症和癌症等风险更高。

收入多了,锻炼却少了

科技进步带来了方便生活,电梯取代了楼梯,汽车取代了步行,但也减少了活动量。这项基于168个国家和地区、约190万18岁及以上人口自我报告的身体活动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2016年全球成人每4人中就有1人缺乏运动,相当于全球有逾14亿人缺乏锻炼。

根据规定,每周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慢跑、慢的游泳、娱乐性的打球等),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步、越野滑雪、比赛性质的打球等),即被认为是身体活动不足。

在我国运动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我国《“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的人仅占11.9%。这个数据在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有进一步的解读,数据显示,20至49岁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其中30至39岁年龄组仅为12.4%。“没时间”成为不爱运动人最大理由,其他依次是:“没兴趣”、“惰性”、“没人组织”、“身体弱,不宜参加”等。

除了没时间,这次研究指出了运动人群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运动习惯跟贫富也有一定关系!研究显示,在较富裕的国家,人们久坐的时间更长,运动量偏低;反而在不太富裕的国家,人们在工作和交通方面活动量会更大一些。据统计,高收入国家运动不足人群从2001年的32%增加到2016年的37%;而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这一比例降幅最大,从2001年的26%下降到2016的17%。世卫组织研究人员说:“富裕国家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待在室内更久,工作时间更长,更容易食用高热量的食物”。

此外,研究还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女性的运动水平往往落后于男性。不少女性通常要在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所以相较没有时间去锻炼。

动起来,好处多多

“运动是医药”这是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拉底的一句名言。运动能力越低下,意味着人体的最大摄氧量越低,会埋下诱发疾病的隐患。

“运动不足会增加疾病的风险,这是有大量证据的。常见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某些癌症,都和运动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副教授说。 据悉,全球每年有三百多万人因为缺乏锻炼而死亡。缺乏运动锻炼是世界卫生组织总结的全球第四大死因,而前三大死因是血压、吸烟、高血糖。

持之以恒的适量运动,有益身心健康。有氧运动能增强血液循环,提高淋巴循环功能,而淋巴保证了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与运动最少的人相比,运动最多的人平均患癌几率降低7%。而步行、跑步等承重运动,还有益骨骼健康,利于骨骼钙的沉积。

此外,适当地运动,还能刺激一些神经化学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和多巴胺等,产生愉悦感,并缓解焦虑情绪。正如SOHO中国董事长经常会在微博上与粉丝分享他的跑步经历,他曾在采访中说,“跑步后,我觉得最明显的变化是情绪。大家的工作压力都很大,有时候难免会抑郁、不高兴,但是跑完后心情马上就能愉悦起来。”

运动,从来不言迟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适当地运动,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在儿童时期,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授说。运动从来不言迟,不管多大岁数都要适当运动,为生命注入活力。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至少每周有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此,徐凯表示,150分钟可以分配到每天运动30分钟,这30分钟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分段进行,但是每次不能少于10分钟。其中,有氧运动以每周3-5次为宜,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力量练习以每周3次或隔天一次为宜,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柔韧练习可以每天都做。运动也要注意“搭配”,最好的运动强度,以每次运动后略微有点累为宜。

上班族容易出现颈肩腰背痛,因此要注意多做拉伸,多提高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平时每坐1小时最好起来活动一下。“上班族其实也可以试试八段锦一类的传统运动,只需要1平方米的地方就足够,在工位间、家中等随时都可以锻炼。”李庆雯说。

此外,保证睡眠和营养的基础上锻炼,效率会增高。运动不是为了运动,也不是为了攀比,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健康。有的中青年人明明工作很累了,还要去运动,结果就出现了“猝死在跑步机上”的情况。这虽然是极端的例子,但也提醒大家运动也要适度,并且讲究科学。尤其是老年人群,身体体能在下降,更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分享到:0 用手机看
#

拍下二维码,信息随身看

试试用微信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页面。